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北京科技大学多年来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等西部高校,既有效促进了西部高校办学能力的提升,也服务了当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提升站位,绘制整体“路线图”,科学做好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建设的顶层谋划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2001年6月,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下简称高校“对口支援计划”),是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国特色的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科技大学自1952年建校以来,始终坚守“钢铁强国、科教兴邦”的神圣使命,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些年,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安排,北京科技大学承担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和兰州理工大学等西部高校的任务。学校始终将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统筹推进,深入调研了解对口支援高校现状和需求,不断加大各项支援工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坚持项目驱动和成果导向,与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或校际合作协议,并结合学校情况分别签署《北京科技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生物育种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科技大学、伊犁师范大学实施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协议》《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工程学院、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援疆共建、产教融合合作协议》等专项协议,实现定制化、精准化、订单式对接,从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校治理水平等全方位支持对口支援高校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受援高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使受援高校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智力中心和人才高地,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效支撑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实现精准对接,系统打好“组合拳”,推动落实学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建设的具体举措
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的深入实施过程中,北京科技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充分结合受援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措施,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干部到受援高校任职,为受援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厚植学科特色,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北京科技大学在对口支援高校发展中将学科发展置于突出位置,依托学校“新工科”建设基础和理工科类学科专业建设优势,为受援高校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支持材料、冶金、采矿、能源、环境等工科类学科专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同时结合西部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挖掘生物医学、农业种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学科专业建设潜力,探索推进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成长。学校把支持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深入研究受援高校所在地政策资源,积极牵针引线,做好人才柔性引进,为受援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积极选派优秀专家、教授到受援高校开展讲学或讲座,选派骨干教师或硕博士研究生进行支教、科技服务或挂职锻炼。将受援高校青年教师纳入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同步培养工程,为受援高校教师开展培训,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科学制定定向培养研究生的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明确单列指标,支持受援高校选送青年教师到校攻读学位。鼓励退休专家教师以“银龄计划”等形式受聘到受援高校工作,继续发挥专业特长,为受援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和学术支持。
开展科研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互访。学校积极推动科研领域的协作与配合,围绕受援高校所在地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深入实施科研合作战略,携手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优势和科研管理经验,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互访,共同探讨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重大挑战,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支持受援高校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工作。
创新教育模式,拓展人才培养路径。学校以本科专业联合培养为抓手,支持受援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受援高校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选送学生到学校相应专业交流学习、开展相关实习实践活动,并鼓励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学校研究生。设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培养项目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并以就业岗位为引导协助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打造网络数智平台。学校积极响应“慕课西部行”计划,深度参加“2023年东西部高校融合式教学研讨会暨一流课程建设天山论坛”,以数字化全面赋能教育,切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紧抓雄安校区建设契机,结合学校“未来数字学习空间”建设规划,将线上学习资源、智慧教学设施、虚拟现实技术全方位、全流程、全时段结合,建设一批新形态教材与应用场景,同步面向受援高校开放。
优化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服务效能。学校不断完善与受援高校的合作机制,建立校级领导定期互访、对口支援联席会议等制度,推动对口支援各项具体工作落实落细。选派管理、教学或科研经验丰富的副校级、处级干部、专业带头人到受援高校任职或挂职交流,每学期接收一定数量的受援高校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挂职学习,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因地制宜,注入定制“增强剂”,深化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的建设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持续投入和政策倾斜,民族地区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分别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和甘肃省兰州市,属于多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地区。下一步,学校还将依据以下思路做好部署和落实,深入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助力民族地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好战略对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深入对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政策和西部民族地区发展规划的研究解读,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全面了解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与受援高校共同制定长远规划,以对口支援框架协议或战略合作协议等形式为载体,明确对口支援或双方合作的目标和路径,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战略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的特色发展。建立起对口支援工作的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支援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对口支援策略和计划,持续优化合作模式和实施路径,确保对口支援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科特色化集群发展。在学科内涵式发展导向下,会更加注重培育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地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其所在地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强调特色化与差别化的学科发展方略,培育一批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充分考虑学校和受援学院各自的优势学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整合与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动学科的协同进步,共同构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学科集群,以实现学科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聚焦区域发展需求,积极与受援高校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在政产学研用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产教融合一体化平台。通过有组织科研,有效集聚科技资源,构建“方向聚焦—团队攻关—平台支撑—成果产出”机制,提升承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产出区域急需的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持续推进,面向未来,北京科技大学持续将国家战略与对口支援高校实际紧密结合,确保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同频共振。同时,进一步激发西部民族地区对口支援高校的内生发展动力,由被动式接受“输血”逐步向主动式“造血”转换。
(作者孙景宏系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林飞系北京科技大学帮扶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吴绍芬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7-8期
2024-10-25
本文标签:ag真人,ag体育ag真人平台官方,ag真人国际官网,Ag平台官方网站,ag娱乐平台游戏中心,ag真人游戏官网平台,ag体育官网入口app,ag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g体育官网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