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Enterprise
Dynamics

李晓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何走向内涵式发展-ag真人游戏官网平台<返回公司新闻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 以来,“思政课一体化”就成为备受关注的理论热词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内容。纵观近五年来的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热闹”与“实效”的矛盾是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拟以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的分析为基础,进而为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更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提供认识和实践参考。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什么必要”,在党和国家层面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也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系列化认识成果。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的同时,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的问题。这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明确的问题意识,也成为我们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突破点。此后,对于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和要求不断深化。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针对“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鲜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增强”[2] 等问题,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显性落实,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扩展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供了政策依据。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3] 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相关联,让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这些内容形成了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认识链条,也成为当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前述思想理论为基础和根据,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各地积极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应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等关键问题,在一体化平台、一体化教研、一体化备课、一体化培训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全党全社会都要重视思政课”的社会氛围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从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来说,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而言,当前多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以“各学段各出一节课”、采取“拼盘式”的形式体现一体化的落实,虽然部分地区在专题设计方面尝试进行了探索,试图以“同一专题,不同讲法”的方式体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学段差异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但由于各学段的授课教师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所以依然很难达到比较理想的育人效果。这些现象的背后,正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连贯性与适宜性如何落在实处的问题。可以说,当前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识有了、形式有了,要在内涵发展上“再进一步”,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质要求,更加明确哪些东西需要“一以贯之”、哪些东西需要“循序渐进”,以及如何将二者统一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过程之中。这正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体现连贯性: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性要求

坚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要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和关键课程的提法,都是与思政课的思想性密切关联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4]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基于学生成长的连续性提出的。也就是说,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在一个整体性的“教育蓝图”中接受教育、实现成长。要实现这一点,教育的“不间断”与“避免低水平重复”非常必要。而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说,就是要明确整体性的“教育蓝图”中有什么东西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上述问题确定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这些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栋梁之才、后继有人等重要论述中,都包含着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殷殷关切,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性要求的具体表现。

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落实上述连贯性要求,教师就必须自觉地将思政课的思想性作为完成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首要追求,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将“党和国家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作为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组织所有教学活动的前置性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将党和国家需要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所必须理解和捍卫的核心内容,如热爱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等,以“重大主题教育”的方式系统布局于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中,形成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培养的“核心框架”和“承重墙”。无论思政课教学实践中采取怎样丰富多样的形式探索和“装修”,都不能对这些内容视而不见或者“伤筋动骨”。这正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各学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同一教育主题的内容进行落实的时候,必须坚持将这一要求贯彻始终。

例如,在进行“伟大建党精神”主题的一体化教学时,小学阶段要围绕“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导小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理解这些变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通过可见的现实变化,形成学生的启蒙认识,让学生形成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感;初中阶段要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伟大建党精神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用学生可以观察和体验的历史和现实,明确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如何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重要关头引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实现辉煌;高中阶段要围绕“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等主题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党的领导的认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力量”,让学生形成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要围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教育,让学生理解认同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最好方式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虽然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但是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理解和认同是步步深入、始终坚持的。这一内涵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共同性平台”,成为“伟大建党精神”落实于思政课教学的可靠基础。

三、体现适宜性: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育性要求

坚持思政课的教育属性,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所具有的教育属性自然也是思政课必须具备和体现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并不是孤立地强调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要求。其中关于“如何上好思政课”的诸多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的课程属性的认可和重视,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5]“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6]“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7] 以及坚持八个“相统一”的相关论述,都是对如何以适宜的方式上好思政课的经典表述。这些观点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落实这些要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的要求,对不同学段思政课如何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育性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要求在2020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进一步具体化为:小学阶段“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中阶段“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通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高中阶段“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本科阶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研究生阶段“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研判当代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8],这些教学要求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在实处的关键所在,也是适宜性原则落实于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落实上述适宜性要求,教师就必须自觉地将思政课的教育性作为完成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追求,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将“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适宜我的学生的思政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议题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融合时政热点,将“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堂。为此,教师既需要深入了解本学段学生,也需要充分把握其他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而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实现进一步成长。小学到大学的受教育过程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学生从懵懂无知到自觉求索的成长过程。思政课的一体化就是将这个过程的总体认识与不同学习阶段的特殊认识结合起来的过程。

例如,同样是进行宪法教育,小学阶段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国家标识,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初中阶段则要围绕“宪法是根本法”,让学生观察和体现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让生活更美好”背后的支持与保障;高中阶段需要围绕宪法精神,让学生理解良法善治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大学阶段则需要进一步围绕法治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从更为基础和根本的维度上理解宪法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与此相适应,小学阶段可以采取的教学形式有讲故事、唱国歌、升旗仪式、敬队礼;初中阶段则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述自己看到的国家机关、比较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作用等形式展开教学;高中阶段可以采取微辩论、研讨会等形式澄清认识,大学阶段则主要采取理论解析的方式,在基础理论发展的层面解释清楚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关键内容,让学生理解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运转机制,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崇尚者和捍卫者。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得感各有不同,而学生的持续成长则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一体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要让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未来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千秋伟业,必须从现在开始给他们最明确的方向和最适合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绝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9] 因此,培养好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历史使命。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性与教育性要求,是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向内涵式发展、取得突出育人实效的关键。

本文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大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编号:JCSZDXM2022002)的研究成果

注释:

[1][4][5][6][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EB/OL]. http://m.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2211/t20221110_983146.html.(2022-11-10) [2024-02-20].

[3] 习近平.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 求是,2023(18):1-4.

[8]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09):75-80.

[9]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李晓东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人民教育》2024年第5期

2024-07-17

本文标签:ag真人,ag体育ag真人平台官方,ag真人国际官网,Ag平台官方网站,ag娱乐平台游戏中心,ag真人游戏官网平台,ag体育官网入口app,ag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g体育官网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