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自2014年起连续11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化,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阅读的兴趣激发与习惯养成,对坚定文化自立自强至关重要。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和品格的凝结。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同年11月,《国家语委关于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的指导意见》(简称“典耀中华”)出台,为探索形成经典阅读长效机制,培养广大青少年“一种能力两种意识”,构建经典教育传承推广长效体系,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
深刻认识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阅读事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规划中将全民阅读工程放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新时代新要求,在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精神要义的领悟与遵循中,深入实施主题读书行动,将进一步引导青少年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进而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
经典阅读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典耀中华”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事关教育教学、师资培养培训、品牌活动、数字赋能、经典研究、交流传播,充分考虑了主题阅读自身属性和人才培养客观规律,体现了全链条、全要素、全维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将“铸魂育人”作为基本要求的第一条,将习读经典上升到立德树人的高度,把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回应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使命新要求。
经典阅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文化自信要从新时代的宏大命题逐步转化为可以真正践行的实践路径,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全面绽放与深度延展,“典耀中华”正是绽放的发力点、延展的“触手”。实现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要坚定文化自强,而加强经典研究阐释,促进经典阅读与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通过教育实现经典阅读价值的普及性发挥,让除了专家学者以外的更多人能够掌握从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精准提炼精神内核的能力,自立自主地重塑自身精神文明层面的自强,激励个体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者。
经典阅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载体。“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和“五个认同”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涵,都能在悠久的历史中找到踪迹及依据,阅读经典正是认识、理解这种由来已久的人文传统和共同体观念的极为便利的工具。同时,中华文化经典为各民族共有共享,能够无差别地帮助各族人民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困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落实读书行动中的高校担当
“典耀中华”的实施充分考虑了不同教育阶段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其中,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应把握“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大学有组织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作用,优化统筹大学优质教学科研资源。
项目育人,发挥大学教学科研项目的牵引作用。教学科研项目是高校建设的主流指标体系之一。立项牵引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成果培育布局,是高校教师所熟悉的工作方式。“典耀中华”中关于“推动融入教育教学”“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加强经典研究阐释”“拓展活动空间载体”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可以借助教学科研项目来激发教师热情,争取投入、保障并推动成果转化。例如,有条件的高校要将语言文字、经典阅读等工作纳入学校教学科研项目体系,开辟专项通道,引导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热情投入、大胆创新,打造读书行动的“源头活水”;要充分借助知名学者、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学术声望,推动设立学校综合改革重大项目,争取学校专项经费支持,建立校级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协同机制,形成全校理解阅读、支持阅读、参与阅读的工作合力。
平台育人,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辐射作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新时代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语言文字咨政研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重要平台。“典耀中华”中关于“做响做亮活动品牌”“促进服务提质增效”“推进经典交流传播”等重要任务,对于学校资源整合要求较高,需要充分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平台功能和辐射作用。目前,国家基地建设一般依托相关高校设立,与高校特色和办学实际相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和区域优势,在空间分布上兼顾辐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方面,高校需要考虑学科基础、推广应用和文化传播一体化建设,在组织架构上依托基地建设统筹全校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为文学、教育和新闻传播学等与语言文字教育相关的多学科提供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的平台,承担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系列读本和课程,创新通识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新样态,打造通识教育校级平台、海外孔子学院或课堂等,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不断丰富经典育人功能的内涵。另一方面,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与“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同部署、同推进,为把习读经典纳入学校治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文明创建的各环节、全流程提供了内外部条件。这有助于当地高质量完成推普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中国诗词大会》省赛选拔、汉语桥选拔、经典润乡土等重要活动。
课程育人,打造高质量经典阅读主题课程群。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核心要素,“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关键靠课程。现阶段,除了少部分专业开设相关的专业类课程,经典阅读主题课程在多数情况下属于第二课堂性质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来推动,以学生兴趣或文化建设需要为导向,缺少学校层面的系统设计和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缺乏学校正规课程体系的标准规范。因此,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由学校主管教育的职能部门牵头推动课程建设工作,将经典阅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学分课程。
数字育人,以数智化赋能经典阅读提质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中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价值。“典耀中华”将“提高数字赋能水平”作为重要任务,这有助于促使高校在聚焦平台资源建设和多元传播推广方面,探索完善“导—读—写(讲)—评”一体化的“智能+”经典阅读新模式,丰富经典阅读形态和体验。例如,在技术创新上,将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机构等部门纳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范围,将经典阅读列入智慧校园和学校信息化工作重点,争取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机构等部门海量、优质的图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支撑,推动经典阅读的数字化转型。在课程建设上,大力推进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优秀的校本通识核心课程上线中国大学慕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国家级平台,深入发挥服务作用。
加强读书行动常态化、长效化探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推广实施的难点还是在于统筹协调和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构建长效机制和加强宣传推广,多措并举推动阅读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探索形成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高校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往往设置偏虚,与校内语委单位协同不足,对校内外优质社会公共资源缺乏统筹力度,较难形成强劲工作合力。为此,还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功能,提高师生政治站位,将“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上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高度,作为书记主抓、校长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同时将其与“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改革同部署、同落实,纳入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本科教育管理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协同校内多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共同推进,加强与宣传部、团委等部门深度协作,联合推出覆盖全校师生的阅读品牌活动,使得“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成为全体师生共有的行动自觉。
服务于青少年能力培养。“典耀中华”行稳致远和走实走深的关键在于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切实提升青少年能力和素养,核心在于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在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保障。学校要将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具有“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学生的目标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支持高校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经典诵读等语言文化相关课程;加强语言政策和语言国情教育,强化语言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加大普通话培训测试力度,为毕业生就业从事相关职业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提供支持。
加强经典教育传承推广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贯穿大中小幼的经典教育传承推广体系,也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大学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优质资源,有着健全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有着前沿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实践场域,要引领“书香校园”建设,将经典教育传承与基础教育相衔接,与人才培养早发现和超常规选拔相结合,与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结合,建课程、建教材、建平台,送师资、送课程、送资源,真正肩负起引领“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引领全社会诵读经典、深化阅读、传承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者袁凯系山东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办公室主任,商珊系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编导)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4期
2024-05-21
本文标签:ag真人,ag体育ag真人平台官方,ag真人国际官网,Ag平台官方网站,ag娱乐平台游戏中心,ag真人游戏官网平台,ag体育官网入口app,ag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g体育官网登录入口